读《朝花夕拾》有感
往事如烟,轻轻飘进你喧闹的思绪。如同安徒生的童话,美好而伤感,温暖而沉思,一闪而过。鲁迅先生生活在军阀割据的年代。他创作《朝花夕拾》,我想他在纷纷扰扰的、沉沦的、黑暗的、世俗的牵绊中可找到片刻的安宁,远离这个“吃人”的世界。《朝花夕拾》有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回忆,青年时期的感动,忆人、忆物和忆事。总之都是陪伴他成长的难以忘怀的点滴……
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我最喜欢。文中描写了鲁迅先生儿时的嬉戏之处,也有他儿时学习的场所。小小的百草园,在他的记忆中一定是“一碧千里”。各种各样的虫子,或嬉戏,或玩耍,或演奏华丽的乐章,或静静地坐在那里。争奇斗艳的鲜花,奇形怪状的植物。都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玩伴和精神寄托。到了冬天,百草园银装素裹,仿佛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衣服,鸟雀们开始出来觅食。先生不会捕鸟,只能根据闰土父亲教给他的方法捕捉,并从中懂得做事需耐心的道理。
三味书屋——鲁迅先生小时候的私塾。文章栩栩如生描写了那个年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。他不禁感叹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,送孩子上最好最严厉的学校,一如我的父亲;每个老师又都希望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,两耳不闻窗外事,什么想象力、创造力和好奇心一律是应被打压的。鲁迅先生是不满这种教育的,我也不赞同。在《二十四孝图》中,封建礼教甚至让孩子认为“白发的祖母和我是势不两立的人”。这种旧社会的教育毒害少年,何其之深。那些教书先生,满口“之乎者也”却不会教育孩子要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。《朝花夕拾》虽然是回忆性散文,但字里行间充满着鲁迅先生对家的热爱,对童年的眷念。字字看似婉约细腻,却又铿锵有力,令人感动。
《父亲的病》和《藤野先生》也令我印象深刻。鲁迅先生的恩师藤野先生,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。把科学严谨的医术传到中国。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着实可敬。医学本来的目的是为人们的健康,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服务的。但《父亲的病》中的医生,十分迷信,荒唐的认为将灵丹点在舌头上,用破鼓的皮能够治病。当时之中国,封建迷信毒之深,令人发指。鲁迅先生学医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。后来弃医从文。面对民族的沉沦,国家的腐朽和国人的不幸与不争,他懂得“不在沉默中爆发,将在沉默中灭亡”。那他就用文字来承担起激发民族斗志,振奋国人精神,挽救民族前途的史命吧。
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,一针见血的指出旧中国的弊端。他一生笔耕不辍,像个斗士与邪恶势力抗争。在冰冷无助的社会中,《朝花夕拾》的回忆一定让他嘴角会心一笑,感到温暖。在过往的日子里,我们的祖国,有太多屈辱的历史。如今,祖国繁荣富强,我们身为未来栋梁,生活在这一个衣食无忧的年代,我们一面庆幸自己如此幸运,一面告诫自己不要让悲剧重演。我们任重而道远,但我们一定不会辜负鲁迅先生的愿望,民族复兴!崛起中国!
李天健于日内瓦
2011/7/31